本报记者过国忠通讯员刘登明
近5年,无锡职院有1000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一等奖10项;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43项,其中一等奖13项。获奖数量和等次在江苏高职院校中连年名列第一。
“学生的‘竞争力’来自学校的‘创新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爱胜说,学院近几年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
强基础,分类分层教学
今年4月,无锡职院举办的首届物理作品制作周活动收到作品200余件、制作说明及实验报告200余份;5月份开展的第五届大学数学知识应用实践活动周,又吸引了1000多名大一学生参赛。
高职生源来自普通高招、提前单招和对口单招等,他们的学习愿望各有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无锡职院2006年起改革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强化具有服务专业功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精简部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较远的理论教学内容。2011年以来,学院还针对学习难度较大的数学、物理等课程实行分类分层教学,即将大一学生分为普招和单招两大类,对普招类学生设立提高班和普通班两个层次,由学生自愿选择课堂学习。
在提高班的教学内容上增加难度,为学生升学和参加高等数学、数学建模等竞赛奠定扎实基础;而普通班则加强工程案例教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还开发了机械汽车、自动控制、物联网计算机三大数学教学模块,为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和相关知识准备。对单招类学生,作为第三层次的基础班,侧重于结合实践案例讲授专业教学必备的基础理论,并进行规范训练,主要培养逻辑思维等能力。
不仅如此,学院去年还在物理实验中心建成创新实验室,提供3D打印机等设备和电烙铁等工具,由学长、老师指导,大一、大二学生动手做小制作、小实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分类分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释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院基础课部主任许雪芬教授介绍,近几年学生参加数学知识应用和物理作品制作的热情和能力明显提高,学校因势利导,积极搭建平台和疏通渠道,让他们参加校赛、省赛、国赛。
强专业,紧贴企业实际教学
首届106名高职本科生已有15人考取研究生,2016届3700多名高职专科生也有552人被省内本科高校录取;举办三场大型校园双选会后,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就业率已分别达到77.36%和95.08%,企业仍然来校要人,学院只好又安排了第四场双选会。
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自于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专业课程改革。2006年起,学院率先试行有酬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立了90多个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并从实际岗位中提炼、归纳所需职业能力,排列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开发相对应的专业课程。2007年,学院又开始尝试与企业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班,由企业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承担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至今已有长三角地区的18家企业在校设立冠名订单班。
2010年以来,学院还在重点专业中试行创新班、实验班和虚拟创新班等,实行导师制和项目化教学,由大二学生跟着导师做项目、搞科研,在“做中学、学中做”,许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高薪提前“预订”。2014年以来,学院又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聘任71家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237人担任企业导师,与学生形成一对一至一对三的师徒关系。2015年,有2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紧贴企业实际的专业教学与时俱进,既契合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适应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院学生处处长强伟纲说,这几年虽然经济不大景气,但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2010年以来一直稳定在98.17%以上,2015年达到99.16%。在学院教务处处长奚小网教授看来,把文化育人与专业育人相结合,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得到不断增强。近几年无锡职院创建了开放、竞赛、创新、社团、校友“五轴联动文化”育人体系,将吴文化、企业文化、锡商精神、工匠精神等精华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了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品格培养的文化氛围。
“我们将32个社团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星期二讲堂’、科技文化类选修课程等纳入课程体系,规定学生必须获得9个学分。如今,每年一届的‘读书节’和‘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学院的校园文化品牌。”朱爱胜说。